从重要性的感知上看,夏季的北美天气是未来美豆上涨的关键驱动,而压榨和出口有望支撑美豆在1500-1700美分震荡运行。大气环流异常、海气相互作用、水汽输送异常及高压控制是引致极端干旱的重要原因,所谓研究即是抓最深层次的变量,之于陆地干旱系统即是季风和暖流变化。
5月的USDA报告很难出现超预期的内容,在生长期天气明朗之前USDA的调整多是谨慎的,包括对22-23年度的展望。因此本文的主要篇幅在梳理美国干旱的研究框架及前瞻思考,并期待授人以渔并激发对全球海洋气象更广的讨论。
当前印度洋东西二侧,一半火焰,一半海水。西侧的南非迎60年罕见极端降雨,东侧的印度正受50摄氏度的炙热。这一切都与洋流运动息息相关。
5月13日凌晨公布的5月USDA报告有以下两个亮点:
1、21-22年度出口预估将从21.15亿蒲确定性上调,目前已出口+销售未装船的本作物年度美豆数量已经超过了USDA4月份做出的全年预估,达到5831万吨,未来至本季结束还有18周,以单周20万吨,并综合往年同期的数据,我们预计本季后续仍有望进一步出口250-350万吨,即22.5亿蒲左右,但本次调整预计仍会留有余地,预计将作出的调整为22亿蒲,本季库存1.9亿蒲。
2、5月的平衡表将首度公布对于22-23年度新季的预估,种植面积意向和单产预计沿用3月底的数据。然我们理解新季的出口和压榨都有望同步上调,这将相当程度削弱新增种植面积带来的供应增加,预计新季平衡表期末库存在1.5亿蒲。(单产中性的情形)
此外,压榨预估(本季22亿蒲,新季22.75亿蒲)仍属低估,目前美国大豆榨利正创多年新高,并未有撼动。在出口和压榨的双轮驱动下,新季的美豆的平衡表仍旧对天气不能容错。
在策略上,建议关注3月31日超预期的种植面积砸下的1580一线的支撑位置,我个人倾向以此为安全线布局油粕多头。并重点关注5月报告公布后一周的局面,在2021年的深刻记忆是CBOT盘面在5月报告后见顶。
留给时间去解答的问题是:1、北美夏季的天气。2、今年9月之后全球大豆的现实紧缺会有多紧,换句话说,当现实翻牌的时候,美豆到底能种下多大面积的大豆;巴西四季度又能出口多少大豆。3、美豆较之于玉米的畸形低估的正常化路径。
|